金針菇銹斑病是由假單胞菌引起的病害,在金針菇栽培中發生較普遍,危害嚴重。
癥狀:銹斑病主要發生在金針菇的菌蓋及子實體上,受害初期病部表現為針頭狀的銹色斑點,后逐漸擴大,邊緣不整齊。病斑可相互連接成不規則的大銹斑。發生嚴重時,一個子實體的菌蓋上可有數十個銹斑點。
病原: 銹斑病是由假單孢菌引起的病害,與平菇褐色斑點病的細菌相似或相同。
發病特點:銹斑病病原菌可通過培養料和氣流傳播,在高溫高濕、通風不良等條件下銹斑病最易發生。培養料水分過高或菇床濕度大,銹斑病發生較嚴重。生料栽培的子實體比熟料栽培或袋栽的發生嚴重。
防治方法:
1. 搞好菇房的環境衛生,在配制培養料時,控制水量,避免水分過多發生病害。
2. 科學用水,在菇房灑水時不要直接灑向子實體,以防止料面出現積水。灑水后應及時通風,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不要長時間超過95%。
3. 在菌袋表面覆蓋地膜時要待子實體水分晾干后再覆蓋。
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,可用50%的多菌靈800倍液或每毫升含100~200單位的農用鏈霉素噴灑子實體,防止病菌的蔓延。